本文来自于上个月骑行的一些想法,担心忘记就整理一下,但没有整理完。觉得想法还有点价值,就拿出来继续整理下,但后面有点缺灵感,总觉得味道不对,就这样吧。
我们经常看到某个群体被洗脑的说法,通常是表达一种「哀其不幸,恨其不争」的态度,且有很大概率被回应「你才被洗脑了」呢。
那么,到底什么是被洗脑?本文试图拆解清楚。
被隐藏的假设
正好最近看到一篇关于非洲友人的说法。就拿这个来举例。
最近不是非洲来开会吗?然后拿了一大把钱欢天喜地走了。一个观点:
我们给了非洲一大把钱,这是应该的。
一般的民众的想法就是这样的,但如果问一句:为什么呢?这时候可能「才」会出现下面的观点:
我们给了非洲一大把钱,非洲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所以这是应该的。
上面的叙述,就是「非洲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个假设被隐藏了。
顺便说一下,笔者不是反对给非洲钱,但倾向于认为是利益关系。例如「我们给了非洲一大把钱,给非洲钱对我们是有利的,所以是应该的。」——当然这里面的「有利」这个假设是否成立也有待推敲。 我们喜欢把利益关系包装为情感关系。但其实人们越来越喜欢纯粹的利益关系。
有疑问的事实
如果我们把「非洲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这个隐藏的假设给揭露出来,那么很明显,接下来的问题是这个假设是成立的吗?
其中一个观点是这样的:
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如果中国不能加入联合国就不会现在的发展,所以非洲是中国人的好朋友。
此处不谈「如果中国不能加入联合国就不会现在的发展」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通常,我们会认为「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是一个事实,那么这确实是一个事实吗?可以接着再提出一个观点:
非洲的支持率大于其他洲,哪个洲的支持率最高就可以说是哪个州抬进去的,所以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或者
非洲投出了关键的赞成票比例或票数,没有这些票中国就无法加入联合国,所以是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简单事实:
- 中国以68.5%的赞成率通过,如果取消所有非洲的投票,则赞成率是71.43%。
- 非洲的赞成率是63,而欧洲是96%,亚洲是83%。
- 把欧、亚、非任何一个或二个洲取消都不会影响投票结果,除非是三个全部取消,则赞同率是34.83%。
详细信息:
批准中国加入联合国的是2758号决议,按联合国规则,该议案适用于简单多数的规则,即超过50%赞成即可。
2758号决议是由欧洲国家阿尔巴尼亚和非洲国家阿尔及利亚提交的联署议案,后经128个国家代表投票表决,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通过。
在当时参与投票的国家中,按洲来分类:
亚洲30国,赞成19票,反对4票,弃权7票,赞成率83%;
非洲42国,赞成26票,反对15票,弃权1票,赞成率63%;
欧洲共27国,赞成23票,反对1票,弃权3票,赞成率96%;
北美洲13国,赞成3票,反对8票,弃权2票,赞成率27%;
南美洲13国,赞成5票,反对5票,弃权3票,赞成率50%;
大洋洲3国,赞成0票,反对2票,弃权1票,赞成率0%。
不用查了,日本、美国、菲律宾、澳大利亚、新西兰、巴西投了反对票。英法意、以色列投了赞同票。
所以,以下哪些是事实?
按洲而言,非洲的赞同率最高。 ❌
按洲而言,非洲给出赞同票是最多的。 ✅
没有非洲的投票中国就无法加入联合国 ❌
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 ❌
非洲中国人民的好朋友。❓ 我不知道,但不能通过「非洲兄弟把中国抬进了联合国」得出这个结论。
洗脑的三个层次:浇灌口号、假设、假象
被洗脑者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喊口号,这种口号通常是来自于不断地重复。
例如「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为什么?
把这句话转变为有逻辑的语言可能是「今年过节不收礼,而脑白金给长辈最好的礼物,所以收礼就收脑白金」。
这里面,「脑白金给长辈最好的礼物」就是假设,但在口号里,这个假设被隐藏了。
然后,还可以再追问「为什么脑白金给长辈最好的礼物?」,在转变为逻辑语言「脑白金含有最能让长辈健康的成分,健康是对长辈最重要的,所以是给长辈最好的礼物」。那么这里就涉及「脑白金含有最能让长辈健康的成分」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假象?
综上
- 最浅层次的洗脑就是给你一个口号,你直接就听了就洗脑成功;85%的人这一步就被洗了。
- 如果你有一点怀疑,那就给你浇灌一个假设,你认同了这个假设,就洗脑成功;90%的人这一步就被洗了。
- 如果你还有一点怀疑,就给你一个假象,你认同了这个假象,就洗脑成功;95%的人这一步就被洗了。
摒弃简单因果思维,提倡因而果思维
从上段可以看出,想要避免被洗脑,核心方法是把一句话「收礼就收脑白金」、二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就收脑白金」、改为三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而脑白金给长辈最好的礼物,收礼就收脑白金」。
一句话就是告诉你一个果;
二句话就是一个因果,但因果之间缺乏一个让人推敲的点;
三句话就是因而果,这里面「因」是事实,「而」是假设,就很容易让人推敲:事实是真的吗?假设是正确的吗?
5个因而果
丰田有个5个为什么,其实和「因而果」的思考方式很像,当然我觉得因而果更好,我也提出「5个因而果」,就是对「因」和「而」进行5次追问。例如上面的例子,就是追问
为什么脑白金给长辈最好的礼物?
脑白金真的含有最能让长辈健康的成分吗?
。。。
5个为什么,又称“5问法”,是一种用于探究造成特定问题的因果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最初由丰田佐吉提出,后来在丰田汽车公司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完善和应用。5个为什么的核心目的是追究问题的根本原因,不限于只进行五次为什么的探讨,而是要找到根本原因为止。
第一性原理
我觉得前一段时间创业圈子里最流行的「第一性原理」就是「5个因而果」试图找出来的东西。就是找到隐藏在逻辑链里面最根本的那个东西,到这里就问不下去了。
第一性原理(First Principles)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一个哲学概念,指的是在每个系统探索中都存在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三段论:一种关于「包含」关系的逻辑方法
因而果的思维方式来自于「三段论」,但三段论是一种「包含关系」的逻辑方法,而「因而果」是一种「并存关系」的逻辑方法,也就是因「事实」和而「假设」必须同时存在才能得出最后的结论。
三段论推理是演绎推理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括:一个包含大项和中项的命题(大前提)、一个包含小项和中项的命题(小前提)以及一个包含小项和大项的命题(结论)三部分。三段论实际上是以一个一般性的原则(大前提)以及一个附属于一般性的原则的特殊化陈述(小前提),由此引申出一个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特殊化陈述(**结论)的过程。
大前提:每一个 M 都是 P,小前提:每一个 S 都是 M,结论:每一个 S 都是 P。
举例说明:
微软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张三可能被裁员
这句话显得没头没尾,但其实如果发生在现实对话中,听者可能会理解里面有一个隐藏的假设:张三是微软的员工。
三段论就是把这个隐藏假设(小前提)显示出来,体现出完整的逻辑关系。即:
微软在进行大规模的裁员,张三是微软员工,张三可能被裁员。
这样一看就很清晰,在这里面,微软(M)在裁员(P),张三(S)是微软(M)的,所以张三(S)可能被裁员(P)。
在以上的例子中,乍一看,好像是个「因果」关系,因为「微软在裁员」,而且「张三是微软的」,所以「张三可能被裁员」,但再细细思考,其实核心是「包含」关系,也就是「张三」被包含在「微软」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