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经济学思维》中“自发秩序”概念引发的一些想法

1、李子旸的《经济学思维》,最让我有启发的一个概念是“自发秩序”(由哈耶克提出),我之前经常会想,是什么因素导致人们分散居住,是什么因素控制着车流?如果所有人都住在一起,或者住在一起的人都同一个时间开车出门,那该是怎样的灾难?自发秩序意思是人们会在市场的“看不见的手”的指引下,自觉实现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从而产生一种自发的秩序。

但我还是想理解、推理一下人们到底是怎么样形成一种秩序的?

 

2、人们购买或者租赁房屋,考虑的因可能包含这些点:通勤便利性(工作)、配套商业设施(生活)、教育、居住的舒适性、价格,前面几个是收益,价格是成本。

 

3、抛开其他几个因素,通勤便利性的一个关键点是机构(包含企业、医院等)的位置,机构可以分为服务型机构和产业型机构,服务型机构每个地区都要有的,例如餐厅、医院、小学;产业型机构可能会比较扎堆,例如金融、贸易、媒体、科技、工业;所以在这方面起决定因素的可能是产业型机构的分布。

 

4、产业型机构的分布,可能一方面是非自发秩序,例如说政府的规划要求必须在哪里,包含高校、交通枢纽、菜篮子等,另一方面是自发的秩序,但多少也和政府相关,一种是类似于偏向某种产业的税收政策,一种是例如高科技企业偏于贴近高校,但高校又是政府规划的。

 

5、所以一个地区的人口机构,其最关键因素可能是城市规划,城市规划决定产业分布,产业分布聚集起该产业的人群,该产业的人群又影响了配套的商业设施,如果是低端产业集中区域就集中了低端的人群和低端服务机构,而低端服务结构又导致了高端人群的逃离。

 

6、所谓“南穷北贱东富西贵”,就是受城市规划的影响,以丰台区为例,因为包含了大量类似于北京南站、北京西站、南苑机场和N个长途汽车站等交通枢纽,以及新发地、大红门、京深等批发市场,据说还有大量的军事基地(具体就不清楚了),导致了整体人群结构偏低端,商业也不够发达。

 

7、另外是否存在“物以类聚、人已群分”?人们是否会倾向于和同类人居住在一起;

 

8、整体来说:城市规划影响了产业分布,产业分布影响了人群分布(人群分布也会影响产业分布,例如高校规划规划影响了学生,学生影响了高科技企业),人群分布影响了商业选址,商业选址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了人群分布。

 

9、谈到交通,即人们从A点到B点,包含通勤、购物;每一个人作出决策,然后成为一个决策因子,例如说甲看到左侧车道好走,就上了左侧车道,同时会导致左侧车道车流量增加,乙在做决策的时候就可能会选择右侧车道,每一个因子都会影响后续的因子,从而形成看起来良好运行的秩序。并没有谁规定你必须开车上班,没规定你在哪个车道,但每一个因子都会对选择造成影响,形成最后的秩序。——发现后面的2-8没谈自发秩序,反而好像在谈政府如何控制秩序,所以加个9圆回来。。。

 

Licensed under CC BY-NC-SA 4.0
最后更新于 2017-02-22 09:45 UTC
使用 Hugo 构建
主题 StackJimmy 设计